路南区消协发布消费警示
电动自行车因其经济、便捷的特点受到众多消费者的青睐,成为日常短途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根据中国自行车协会数据统计,2020年国内电动自行车保有量接近3.25亿辆,并预计2022年国内电动自行车保有量可达到4亿辆。但产品质量的参差不齐、非法改装的不良风气以及使用过程中的不当操作导致电动自行车爆燃事故频发,甚至造成人员伤亡。分析发现,电动自行车相关安全事故主要呈现以下几个方面特点:
1、以往是交通事故较多,现今是火灾事故较多;
2、车辆改装是引发事故的关键行为;
3、电池和充电器是造成事故的重要源头。
为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保护消费者人身、财产安全,路南区消协、路南区市场监管局提醒广大消费者购买及使用电动自行车时要注意以下事项:
一、通过正规渠道购买
消费者务必到证照齐全、市场信誉度高、经营状态稳定的销售场所或者口碑较好的电子商务经营者处购买电动自行车。选购时,还应仔细核查是否符合新国标要求,是否具有强制性产品认证(CCC认证),相关零部件参数是否与合格证上标示一致(如电池类型、容量、型号等)。远离“三无”或者非标、超标电动自行车。要提前了解各类电动自行车车型特征以及车辆登记上牌等相关政策要求,核对所要购买的车型是否符合自身需求。购买时要主动索要并保留好发票等相关购物凭证,切实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二、 使用原装充电器适度充电
原装充电器与电池的充电保护功能相适配,而其他充电器则缺乏此方面的保障,在充电过程中可能会损坏电池而增加安全风险。
在充电时,一要注意避免过度充电。充电时间过长不仅会影响电池性能,还容易因电池持续高温发热而引发起火爆炸,因此,电量充满后要及时切断电源。二要注意规范布线。切勿贪图方便而私拉乱接电线或飞线充电,线路过载易引发火灾,建议加装短路和漏电保护装置。三要注意充电环境。如夏季温度较高,刚使用完的电动自行车电池会比较热,此时切勿立即充电。充电时,要将充电器放在容易散热的地方,并随时检查充电情况,尽量不选择夜间睡眠时充电。
三、 切勿非法改装电动自行车
据了解,当前存在一些擅自非法改装电动自行车的现象,例如增加电池容量、将体积大、容量小的铅酸电池非法改装成体积小、容量大的锂电池等。在改装过程中容易破坏整车电气线路的安全性能,从而引发车辆电气线路过载、短路等故障,火灾事故的几率也相对增大。大家切勿购买非法改装、拼装的电动自行车,更不要私自改装、拆装电动自行车。车辆出现故障后应选择专业维修点,不要自行拆装、修理。若电池已过有效期或者在有效期内发生质量问题需要更换,因原装充电器与电池的充电保护功能相适配,其他充电器则缺乏此方面的保障,在充电过程中可能会损坏电池增加安全风险,因此,要尽量更换同款电池产品,避免因电池不适配而引发事故。
四、选择统一配置的充电和停放地点
2021年8月1日起施行的《高层民用建筑消防安全管理规定》第三十七条明确“禁止在高层民用建筑公共门厅、疏散走道、楼梯间、安全出口停放电动自行车或者为电动自行车充电。”并“鼓励在高层住宅小区内设置电动自行车集中存放和充电的场所。”
不要将电动自行车推进楼内,更不要将拆卸下来的电池拿入室内进行充电。充电、停放电动自行车时要服从小区统一管理,选择具有较高安全保障的地点。
五、增强安全意识,勤检查、常维护
注意科学用车,避免电动自行车或者电池出现暴晒、淋雨等情况,同时也尽量远离温度过高的热源,以免影响锂电池本身的散热性能,造成电池内部温度过高,导致隔膜熔穿和短路现象。
建议每年到销售点或者有资质的维修场所对电动自行车的线路、电池等零部件进行检查、保养和维护,切忌擅自拆卸电气保护装置。在检查过程中发现线路存在老化、磨损等情形或者电池已经出现质量问题影响电动自行车安全使用的,要及时予以更换,避免“超期服役”。
六、 积极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电动自行车制造商要依法依规生产符合标准的产品,不能为非法改装留下空间。经销商要守法经营,不能提供改装服务。广大消费者,为了安全出行,要自觉抵制电动自行车违法拼装、加装、改装的这些违法行为。
消费者发现经营者生产、销售的电动自行车没有CCC认证、相关零部件参数与合格证上不一致,或者不符合电动自行车相关强制性国家标准的,或者违法生产、销售、维修电动自行车行为,可以通过12315热线电话或者向市场监管部门举报,提供案件线索。
消费者因电动自行车质量原因造成人身伤害的,可以向经营者请求赔偿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等为治疗和康复所支出的合理费用,以及因误工减少的收入。经营者拒绝赔偿的,可以向市场监管部门或者消协组织进行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