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登录

路南区消费者协会 “平安消费记心中”-----警惕校外培训陷阱倡议书

发布时间: 2023-06-16 14:56:33

路南区消费者协会

 

平安消费记心中-----警惕校外培训陷阱倡议书

 

广大市民及家长朋友: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办公厅、中国消费者协会秘书处印发的《校外培训“平安消费”专项行动》精神,全面创建让人民群众放心、安心、舒心的校外培训消费环境。为加强对学生家长消费教育指导,增强学生及家长消费维权意识、责任意识、安全意识、监督意识,有效的避免校外培训的消费陷阱,杜绝非法校外培训行为,维护学生和家长的合法权益,特向广大市民及家长发出以下倡议:

一、 审慎选择教育培训机构。

选择教育培训机构时要做到“四必查”。一查“证照是否齐全”;二查“师资是否合格”,从事文化类学科培训的教师必须持有相应学科的教师资格证;三查“许可范围”,培训机构开展的培训项目必须与许可范围一致;四查“收费是否公示上墙”,要选择处于正常办学状态的合规培训机构,及时与培训机构签订规范的服务合同,索取正规的收费发票,一次缴纳不超过3个月或累计60课时的培训费用,避免退费纠纷和“卷钱跑路”的风险。

二、警惕机构虚假宣传、价格欺诈。

有一些培训机构在宣传时,夸大宣传培训效果或成绩、夸大宣传

师资力量、夸大培训机构资质等方面。还有一些培训机构存在虚构原价和虚假优惠折价的违法违规行为。选择培训机构及培训项目务必要现场确认,凡是未经教育部门审批而私自开展学科类培训的,均属于违规培训行为。尤其要警惕部分托管、教育资讯类机构。如未经教育部审批,缺乏部门监管,一旦产生经济纠纷、安全事故,将难以维权,请各位家长们务必高度警觉。

三、签订严谨规范服务合同

一些培训机构在招生时,向家长承诺了很多,可缴费后,培训机构出现服务缩水的情况,根本没有履行合同上的承诺,家长在签合同时,仔细阅读合同条款,明确双方权利义务,特别要关注涉及课程、费用的条款,明确约定培训课程期限、时间安排、收费金额、收费方式、退费标准与办法及违约责任等条款内容,并检查是否存在霸王条款等,避免双方产生争议时,可就合同约定,进行相应协商或诉讼。

四、关注收费合规性。

家长们缴费时要注意,预收费用有机构学费专用账户,不要轻易转账给机构其他账户或培训老师个人账户。校外培训课程一般周期长、费用高,虽然教育部门已经作出只能提前收取3个月或60个课时费用的规定,非学科类培训一次支付不超过5000元,但一些培训机构“钻空子”,采取买三赠三的方式,让家长一次性交很多费用。对于一些经济条件不好的家庭,培训机构还会提供贷款,其实这些都是陷阱,也就是典型的“套路贷”,一定要警惕,否则会受到经济上的损失。

五、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一旦发现校外培训机构存在违法违规行为的,家长可直接向教育部门进行投诉举报,发生消费争议的,还可以请求消协组织进行调解,提供相关凭证,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校外培训机构存在上面提到的这些“陷阱”,家长在选择校外培训机构时,一定要重视且注意这些问题,避免入“坑”不要上当。让孩子们在良好的环境中接受教育,是我们共同的心愿。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规范校外培训,为我们的孩子营造一个健康、快乐、安全的成长环境,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拥有美好的未来!

c7e3d145139e11cfadabc9a4395dd94.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