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元宵节在即,除了看花灯、猜灯谜等活动外,吃元宵也为节日增添了更多的享受和乐趣,为保障广大消费者元宵节食品安全,营造平安、健康、祥和的节日氛围,路南区市场监督管理局、路南区消协温馨提示,面对市场上各式各样的元宵(汤圆)产品,消费者应该如何选择呢?
一、标签信息要齐全,“9+”要素不可缺
按照《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 7718-2011)要求,直接向消费者提供的预包装食品标签标示应包括:食品名称、配料表、净含量和规格、生产者和经销者的名称、地址和联系方式、生产日期和保质期、贮存条件、食品生产许可证编号、产品标准代号等9大项目,及其他需要标示的内容。
在超市等正规食品销售场所或渠道销售的元宵,其标签上应包含上述信息。消费者不要购买或食用无标签或标签信息不全、内容不清晰,掩盖、补印或篡改标示的产品。按照法规要求,在预包装元宵产品的标签上都标示着贮存条件。如速冻汤圆一般要求在-18℃条件下储存,在保质期内可保持其稳定的品质。因此,无论在选购产品时还是购买后在家保存产品,都应确保产品贮存在标签标示的贮存条件下。
二、配料顺序有讲究,致敏源信息勿漏读
按照国家相关标准的要求,在制造或加工食品时使用并存在于产品中的任何物质(包括食品添加剂),都需要在食品配料表中一一标示。同时,加入量超过2%的各种配料应按制造或加工食品时加入量从高到低的顺序依次排列。因此,消费者在选购元宵时,可以先查看配料表,了解产品的配料使用情况,再决定购买哪种产品。
此外,配料中若含有可能导致过敏反应的食品及其制品,如含有麸质的谷物及其制品、花生及其制品等,易敏人群在挑选或食用元宵时需注意仔细查阅配料表,以及配料表邻近位置是否有提示信息。此外,还需注意适量食用、不可贪多,一般而言甜味元宵的主要配料包括糯米粉、变性淀粉、白砂糖等,由于糖和油的含量相对较高,建议消费者适量食用,尤其是消化系统相对较弱的老年人和儿童更要注意食用量,糖尿病和心脑血管病等特殊疾病患者更要谨慎食用。
三、外出就餐有选择,食品安全是首要
每逢节假日前夕,各餐饮商家纷纷推出了节前预订服务,有的推出了花样百出的“套餐消费”,有的则是用返券的形式招揽食客。
在预订餐位前应先仔细阅读预订协议,确认优惠范围和有无限制条款。同时,和商家约定好时间和菜品等相关细节,在结账时注意查看账单是否按实际情况结算。
在外就餐时,尽量选择证照齐全、内外环境整洁、信誉度较高的餐饮单位就餐;点餐时注意荤素搭配,营养合理,不吃感官异常和未烧熟煮透的材料,切忌暴饮暴食、过量饮酒;结账时,注意核对价目表和就餐清单,做到明白消费。
四、明辨消费陷阱,保留证据维权
消费者在面对各种商品时,要擦亮双眼,谨防陷阱。一是当心虚假宣传。要认真辨别商品真伪和质量好坏,不偏信商家宣传,在购买商品前要核实商品价格,货比三家,尽可能全面地了解商品信息,选择正规平台购买。二是保留消费凭证。向消费者出具发票等购物凭证或者服务单据是经营者的法定义务,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或者服务后,要注意索要并留存消费凭证,同时还可以对商品宣传广告、聊天记录、支付记录进行截图保留,在遇到消费纠纷时,及时维护自身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