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登录

这份“双十一”消费提示请收好!

发布时间: 2024-11-08 17:18:28

近期聚焦消费者关注度较高的,莫过于“双十一”怎样购物最划算,虽然还未到11月11日,但各商家早已“摩拳擦掌”,如火如荼的进行促销活动。

随着活动的展开,各种问题也是接踵而来,那么,消费者如何才能真正享受到“双十一”带来的快乐与实惠?路南区市场监督管理局、路南区消费者协会发布了一份消费“宝典”,提示广大消费者增强自我保护意识,科学理性购物,规避消费风险。

一、选择正规平台,规避交易风险

建议广大消费者在网购时,首选资质齐全、信誉良好的诚信正规电商平台。下单前了解清楚平台推荐商品的来源、功能、质量、价格、售后等情况,不被低价所误导,不轻信库存紧张等诱导式营销和剧本式营销。通过平台提供的正规支付渠道付款,切勿转账至个人账户。

二、了解退换政策,警惕预售陷阱

在“双十一”期间,很多商家会推出预售活动,消费者需要提前支付定金或全款来预订商品。然而,部分商家可能会设置预售陷阱,规定消费者预付定金后必须在规定时间内支付余款才能享受优惠价,而实际却存在规定时间内无法付款、订单被无故取消、定金不予退还等“猫腻”。因此,消费者在选择预售商品时,要仔细阅读商家的预售规则,看清并区分“定金”和“订金”。同时,要确认商家的售后服务是否完善,以便在发生问题时能够及时解决。

三、扫码返利需谨慎,警惕资金风险

假如收到某购物网站短信,说你购买的产品有质量问题,商家提供十倍退款,需点击链接并提供银行卡信息,我们一定要擦亮眼睛,果断拒绝!近年来,各类购物扫码反利活动不断出现,众多活动在扫码后需要填写真实身份,手机号码等信息,消费者个人信息不知不觉落入不法商贩手中,这给后续工作生活带来安全隐患。同时,消费者在购物时不要随意点击非官方的短信、朋友圈、陌生网页、弹窗邀请、搜索引擎等推送的高额返利、红包、中奖付费等消费链接、二维码、广告,谨防因信息泄露导致资金安全风险。

四、多平台去比较,理性辨识测评信息

近年来,面对网络空间的海量信息,“第三方测评”成为消费者网购的决策参考,许多人养成了买前看测评的消费习惯,但与此同时许多消费者因“跑偏”、“变味”的三方测评而踩坑。“第三方测评”可以为消费者购物提供参考,也可能因“跑偏”、“变味”而误导消费者。消费者在面对“第三方评测”时,应保持警惕,理性审视评测内容的真实性和客观性。不应盲目迷信所谓的“种草”流量,而应结合自身的消费需求和实际情况,综合考量产品的性能、价格、口碑等多个方面,做出明智的购买决策。

五、保留消费凭证,及时依法维权

在购物过程中,无论线上还是线下消费者都应保存好购物凭证,如订单信息、支付记录、物流快递信息等。一旦发生消费纠纷,消费者应及时与商家、平台协商处理。如协商无果,可拨打12345、12315或通过全国12315平台进行投诉,依法依规维护自身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