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预付卡消费投诉日益增多,为预防预付卡消费陷阱,切实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单用途商业预付卡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发布以下消费警示:
一、消费警示范围。本警示所称预付卡是指从事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居民服务业的企业法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开展的仅限于在本企业或本企业所属集团或同一品牌特许经营体系内兑付货物或服务的预付凭证。
二、核实商家信息。消费者办卡前要注意核实经营者营业执照,确认经营主体资格,看商家经营地址与营业执照的注册地址是否一致。办卡后看出具发票是否与执照上的单位名称一致。建议选择证照齐全、经过主管部门备案、市场信誉度高、经营状况好的商家。
三、慎重选择商家。对规模较小、经营和管理状况不佳、开业时间较短或未能取得合法经营资格的商家,以及经营场所租赁期届满、存在停业(歇业)等风险的商家,消费者要慎重选择。
四、避免冲动消费。消费者在办卡时,不要被商家宣传的优惠折扣诱惑而冲动消费,应当尽量避免参加明显超出合理优惠幅度的活动,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五、签订书面协议。消费者办卡时不要相信商家的口头承诺,应向发卡人要求签订协议(合同),并应重点关注协议(合同)以下内容:预付卡使用、退卡方式,记名卡还应包括挂失、转让方式;收费项目和标准;消费者的权利、义务;纠纷处理原则和违约责任。
六、降低预付额度。消费者在办卡时应保持理性,尽量降低办卡金额,注意不要选择金额过高的预付卡,以免出现纠纷造成较大经济损失。
七、缩短使用周期。消费者在办卡时,对期限较长的预付卡要保持警惕,服务期限越长,承担的风险越大。
八、保护个人隐私。消费者办卡时要注意个人隐私的保护,在办卡登记时不要泄露过于详细的个人信息,防止个人信息泄露造成损失。
九、索取凭证发票。消费者办卡后,一定要索要票据,妥善保管好发票和消费凭证,一旦发生问题便于申诉。金额较大的消费卡,每次消费后要注意核对余额动态,以防卡内余额缺失。
十、纠纷投诉处理。出现预付卡消费纠纷后,消费者可以依据协议(合同)约定的纠纷解决方式解决,也可以拨打12315或我局联系电话2205236寻求帮助。如果经营者已经关门或者无法联系,那么经营者涉嫌恶意侵占他人财产,消费者可以向公安部门报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