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女织寨镇赵田庄村的乡间小道上,总能看到一位提着垃圾袋的老人,精神矍铄的身影不时俯身拾捡垃圾或者是用镊子夹捡烟头、塑料袋。而这一捡,就坚持了15年之久。
他就是老党员马贵国,1952年8月出生,1974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在48年的入党时间里,无论是在部队里,还是在工作岗位上,他始终遵循着初心的指引、践行着神圣的使命,持续散发着一位共产党员的风采。
马贵国在1970年3月入伍,曾担任副班长,因表现突出,1974年在部队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入伍期间负责后勤仓库保管工作,要同时做好1184种规格的二类机电收发保管,由于工作刻苦耐劳,细致认真,各项任务完成出色,多次受到部队嘉奖。
退伍后,他先到赵田庄村委会担任民兵连连长和贫协主任,为村里各项工作出谋献策,在群众中颇有威信。在唐山大地震期间积极组织村民抗震救灾,发挥了主心骨的作用。
之后马贵国到开滦唐山矿业公司工作,期间曾担任工作队队长,多次被评为“先进党风廉政监督员”和“先进生产者”。他告诉我们,“做井下工作要一不怕苦,二不怕死,下去就意味着牺牲,我是共产党员,我就要冲在前边。”
50多年来,他始终身怀坚定理想信念、保持对党无限忠诚,牢记党的宗旨,忠诚党的事业,时时处处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一直坚持以平常心对待工作和生活。
人虽随着岁月老去,但党心犹在。退休后的马贵国,把精力投向了村里的各项工作。有一天他在街上闲转发现,村里道路上到处堆有垃圾、塑料瓶和烟头,看起来很脏。于是,他默默下决心自己打扫卫生。第二天,他就购买了铁锨、扫把、夹子等工具,在大街小巷进行清扫清运。“我经常看到有人随手就把垃圾扔在街上,然后就不管不问了。别人觉得无所谓,但我看不惯!”只要看到有垃圾,马贵国总会上前把垃圾收拾干净。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无论是刮风下雨,还是酷暑炎热,他都没有缺席。现在,马贵国每天花半天时间,带着自己的工具,在村里“踩上”三四里路,“捡垃圾我不觉得累,环境好了大家住起来也舒服,而且现在村民的素质提高了,每天捡到的垃圾只有一袋子,比以前少多了。”马贵国说,他是一名退休老党员,要退休不褪色,尽可能的发挥余热,能出一点力就出一点力,只要大家干净卫生了自己就快乐,出点力也是值得的。
马贵国还积极参加村里的各类志愿服务, 在环境整治中一直率先垂范,走在一线,与村干部一起行动,哪里脏乱哪里就有他忙碌的身影;在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他“疫”无反顾,坚持到临时站点守卡口,做有担当的“守门员”。在他看来,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我人虽老,但是我身子骨还硬朗,只要我还能动,能帮大家多做点事情是我的荣幸。”
马贵国老党员坚持“活到老,学到老”,闲暇之时,他坚持阅读,除了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问答》《求是》等书籍,也会浏览和乡村振兴有关的书籍,他还坚持每天收看《新闻联播》及河北新闻,时刻关注时事。亲眼目睹了新中国由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发展历程,马贵国感慨万千,没有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就没有现在的幸福生活。中国共产党人依靠学习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学习走向未来。所以他坚持学习,不断的提升自我,希望能为国家的乡村振兴,贡献一份微薄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