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基层党建的重要论述精神,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省市区党代会精神,锚定区委“12358”工作思路,严格按照《唐山市路南区创建“初心家园”基层党建示范引领三年行动工作方案》要求,女织寨镇结合实际,完善制定“1243”党建工作思路,以“民呼我应”为主旨,以“初心联盟”运行团队为依托,致力于打造以“荟”初心、“绘”发展、“惠”民生、“会”治理、“汇”公益、“慧”生活为六大核心板块的初心家园。
“初心联盟”是女织寨镇“初心家园”运行团队,联盟以镇党委为统领,以全镇43个党支部,2个乡村振兴工作队,30支志愿者队伍、文体活动队和社会公益组织,N家机关、企事业共建单位为主体,突出政治功能、组织功能、社会功能、服务功能,旨在充分发挥各村(社区)、“两新”党组织在基层治理中的核心作用,深化推进“乡街吹哨、部门报到”和在职党员“回家”报到服务工作机制,健全完善“党员群众点单、党组织下单、初心联盟接单”的“三单制”服务模式,全面有效提升为民服务水平和社会治理能力,推动全镇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女织寨镇初心家园,旨在进一步把群众的“需求清单”转化为党员干部的“服务清单”,将助力乡村振兴和社会治理的党建力量和优势集聚在“家门口”,坚持党建引领、助力经济社会发展,发挥组织优势、强化党员服务,把党的力量和主张传递到“神经末梢”“最后一公里”,以扎实的党建工作带动全域高质量发展。
以线上线下各类党员教育载体和党建文化阵地为依托,全方位、多形式开展“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活动,通过理论宣讲、学习培训、研讨交流、举办大讲堂等,持续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走心走实,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党员干部头脑,切实推动全体党员在用功“学”中感悟思想伟力、在用情“讲”中增强情感认同、在用心“看”中传承红色基因,在用力“做”中增强民生福祉,把“初心课堂”转化为推动女织寨镇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不同村集体有其独特的资源禀赋,而发挥好资源禀赋是振兴产业发展的重要着力点。在充分挖掘各村资源的基础上,以“党建+”为工作思路,充分发挥各村党支部的引领作用,因村制宜谋划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提升打造“小农村办大市场”“花开富民”等党建品牌,探索村企联建、村村联合等模式,在东南四村打造产学研游娱于一体的青少年实践基地,同时积极争取项目、政策等扶持,引进朝阳产业,在发展中打造产业发展“活招牌”,打造当地“带不走的产业”,为村集体经济增添活力,带领群众在“家门口”就业,端牢致富“金饭碗”。
常思便民利民,实现安民惠民。以党建为抓手,以乡村振兴为契机,以问需于民为着力点,充分利用各项政策条件和支持举措,扑下身子用心为群众解难题、办实事,开展村庄道路硬化、主街亮化、村庄净化、环境美化等人居环境改造提升工程,推动平改楼、老旧小区引进“红色物业”管理模式,不断丰富广大群众业余文化生活,通过党建引领,激励党组织把党建工作融入乡村振兴的各方面和全过程,激发广大党员干部“我为群众办实事”的持久活力,实现基层党组织为群众服务的“新突破”。
“乡村和不和,关键看治理”。女织寨镇坚持以党建为引领,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基层治理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全面深化落实农村“五位一体”治理体系,以“党建+村民自治”为重点,通过创新工作方法、搭建交流平台等方式,引导广大党员群众积极参与村级建设、管理和服务,全面整合党务政务服务资源,更好地汇聚红色力量,更好的激发基层党组织教育管理党员、凝聚引领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功能作用,切实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群众工作优势转化为治理优势,把党的力量和主张传递到“最后一公里”。
以各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为载体,建立以党员为主体的志愿者服务队伍,积极引导志愿者认领服务岗位及项目,拓宽服务内容,加大服务力度。以东礼尚庄村礼尚捐助站、西礼尚庄“红马甲”志愿者服务队为代表的各村志愿者和公益组织积极开展政策宣传、环境整治、关爱帮扶、法律咨询、科普宣传等特色公益服务活动,满足了村民多样化的服务需求。目前,全镇30支志愿者队伍、文体活动队和社会公益组织已成为“初心联盟”主力成员,正在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和文明城创建等服务群众一线发挥巨大作用,他们,用实际行动传递了志愿精神,不断做大做优志愿服务“蓄水池”。
女织寨镇将着力打造镇村一体的智慧化初心家园,采用网格化全域管理模式和信息化便民利民模式,以檀庄村为重点创建“智享?悦生活”党建品牌,依托“15分钟便民生活圈”“邻里365”等智慧便民生活方式,打造生活便捷、服务高效、环境优美的智慧生活环境,让村民享受到数字化技术带来的便利服务,让更多群众体验智能技术快速发展带来的变化,助力跨越“数字鸿沟”,切实提升生活质量和居住生活体验。
下一步,女织寨镇将以主动作为、事争一流的精神状态和精益求精、务实高效的奋斗姿态,开拓深化初心家园建设,打造“家门口党建”,真正将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群众工作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和治理效能,切实推进党建引领全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托举“稳稳的幸福”,为建设“经济强区、幸福路南”提供坚强的基层组织保障和强大的精神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