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学院南路街道赵开楼社区网格员杨雪静。
大家好,我叫杨雪静,是一名把网格里的居民记在心里的网格员,我们社区老年人居多,因此网格化管理“人头对人头,真心换真心”显得更为重要,每个老人都需要我们像自己的家人一样关心和照顾,这也是我获得那么多居民点赞的“诀窍”。因为网格员工作虽平凡,却事连百姓、心连千家,我们是基层的一颗小小螺丝钉,也是在疫情防控中必不可少的给力担当,用心用情才能将一张张小网格不断地编织着一幅幅暖心画卷,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增添一股股温暖又强劲的力量。
故事一:救死扶生 热心为民
家住偏坡16楼的余大妈和万大爷老两口已经年近八旬,三个女儿因工作等原因无法照料。小区封控期间,余大妈在打理阳台下杂物时不慎摔倒,杨雪静听闻急忙赶到现场,当时的场景让她至今心有余悸,老人摔得很厉害,流了很多血,尤其手腕伤口很深。为了不让老人造成二次伤害,杨雪静当即拨打了120,告诉老人不要害怕。看到余大妈的老伴儿脸色苍白,站在那儿浑身发抖,杨雪静一边安抚一边用老人的手机先后拨通了两个同在路南区居住的女儿的电话。
120救护车到达现场后,杨雪静叮嘱万大爷带好身份证、医保卡先培大妈前往医院,随后又帮忙联系两个女儿所在社区协助其开具相关证明,然后又自己驾车前往两个女儿的居住地接送他们去医院。因为手续严格,杨雪静跟着家属来来回回跑了四五趟医院。晚上十点,老人完成手术,因为送医及时,手术很顺利。虽然已经忙碌了一天,但细心的杨雪静又千方百计找热心居民拿了尿垫送到了医院,接近凌晨她才放心地“下班”。
出院后,余大姨的两个女儿为他们的最美网格员定制了锦旗,万大爷还手写的一封感谢信表达感激之情。
故事三:尽心尽力为民解忧高效服务温暖民心
“我们家属都很感谢社区的工作人员,尤其是小杨,她的细心和爱心,对居民真是不是亲人胜似亲人。”近日,偏坡楼田大姨的女儿也将一面锦旗送到社区。
七十多岁的田大妈平时和老伴儿共同生活,女儿不在身边,但由于疫情封控,王大爷被封在了医院,田大姨就成了这段时间的“独居老人”,同时也纳入了网格员杨雪静重点关照对象。
有一天,田大姨的女儿对杨雪静说没联系上妈妈。考虑到老人年龄大,还患有心脏病、轻度抑郁等疾病,杨雪静立即放下手头的工作上门了解情况,敲开门之后得知田大妈把脚崴了,手机也摔坏了,正独自在家流泪。因为田大妈的特殊情况,杨雪静联系其女儿并多方交接,让田大妈和女儿一起居住,方便照顾。
这些故事只是杨雪静用心付出的一个个小片段,在故事背后包含着她日日夜夜无私奉献和付出。
以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以网格守护居民健康,以责任践行初心使命,赵开楼社区网格员们用责任与担当服务网格,用坚守与奉献阻断疫情,是践行基层社会治理的网格员典范、是疫情防控的最美逆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