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晟宇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完善居住社区配套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与管理的建议》已收悉,该提案对提高路南人民文化生活质量,提升居民幸福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现答复如下:
一、做好顶层设计,切实优化营商环境
作为市中心城区,路南区将生活性服务业和加强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相关内容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提出了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化和高品质转变的思路,扎实推进“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在社区配套公共服务设施的审批上,依法依规进行审批,通过“不见面审批”“精准服务”“绿色通道”“容缺受理”“信用承诺”等服务模式,为企业和群众提供高效、便捷的政务服务;在项目建设和管理过程中,由职能部门监督项目单位加强社区配套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和交付,为社区居民生活提供更多的公共硬件设施;在城市棚户区改造和老旧小区改造工作中,为两项改造工作积极争取中央预算内资金支持,为社区公共服务配套设施改善提供条件。
二、加强建设管理,提高为民服务水平
(一)积极推动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
2021年,唐山市作为河北省唯一的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城市,按照全市统一部署,路南区积极开展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按照《河北省唐山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试点方案》有关要求,结合区域实际,形成了《路南区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调查报告》,对我区社区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了剖析,最终确定万达社区、福乐园社区作为开展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试点。截至目前,万达社区申报的1家药店和8家特色餐饮店已改造建设完毕;福乐园社区申报的1家便利店和2家特色餐饮店已改造建设完毕,均已投入使用。同时,坚持政府扶持引导与企业自我发展相结合的原则,调动社会各方力量,寻求与品牌连锁店面合作,如罗森便利店等,鼓励其开设更多分店,为周边居民提供便捷的购物环境。
(二)完善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自2019年唐山市启动第四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工作以来,路南区紧紧围绕创建规划,以目标为引领、以问题为导向,聚焦重点任务,巩固既有优势,补齐硬件短板。
1.体育工作向基层倾斜,不断加大基层体育健身事业投入力度。加强基层公共体育设施建设,每年对境内体育健身器材更新改造,拆除破损健身器材,保障群众健身安全。在《唐山市路南区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年)》中,加大全民健身场地设施供给,推进全民健身场地设施项目谋划、储备和建设,规划建设贴近社区,规划设计村民健身广场,购置健身器材,丰富村民文体活动,方便可达的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到2025年,路南区、镇(街道)、行政村(社区)三级公共健身设施和社区“15分钟健身圈”全覆盖。
2.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及项目,全面构建“区、镇(街道)、行政村(社区)”三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现了公共文化设施及网络全覆盖,服务体系日趋完善。一是投入540万元改造建设“路南图书馆”,填补了我区无自主性图书馆的历史空白,同时通过强势推进“三个强化”,初步构建“全民阅读生态圈”;二是投入100万元实现文化馆提升改造,改造后的场馆视觉冲击力更强、功能性更完善、文化服务更高效,各功能室利用率更高,群众好评如潮;三是分批次投入90万元全面推进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建有文化分馆10个、图书分馆10个,实现区域总分馆制全覆盖;四是完善村(社区)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将文化服务体系向基层延伸,打通“最后一公里”。建有镇(街道)综合文化站10个,设置率100%,行政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125个,达标率88%,区三级公共文化设施文艺器材保有量及WiFi覆盖率均达到100%;五是全面提升公共文化设施对外整体公众形象,增强文化设施的感官辨识度,按照“统一标准、规范设计、标识清晰、全面设置”原则,对境内公共文化设施进行统一规范设置,做到路南区“千人一面”的对外宣传效果。
3.补足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短板,加强公共文化设施管理和使用,全方位实施文化惠民项目,使路南民众真正享受创建带来的文化惠民成果。一是加强与住建部门的沟通协调,确保新建居民小区必须将按标准配备公共文化设施的内容纳入其中,做到同规划、同建设,同实施,同时强化审批标准,严格按要求进行项目把关;二是加强文化设施的管理和使用,督促各镇、街道文化站、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制定公共文化设施管理条例,严格按照行业标准使用和管理文化设施,确保不挤占、不挪用;三是积极推进艺术普及,为公共文化服务注入新鲜活力。坚持“零门槛、全免费、均等性、普惠性”举办路南区全民艺术普及活动,让更多市民有机会走进艺术课堂,成为艺术普及的传播者和受益者;四是探索服务功能,让市民享受文化惠民的便利。以“满足群众需求”为导向,持续推出“七进演出”、“全民阅读”等接地气、有人气的文化活动,为众多文艺爱好者搭建展示才艺的舞台,群文活动异彩纷呈;五是拓宽服务渠道,广泛增强群众参与度。开创全民阅读“网络模式”,通过举办网络诵读大赛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全民阅读活动,刷新群文工作群众的参与度,全面提升区域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增强“路南文化”的社会影响力和关注度。
(三)全面推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健康发展。
路南区总面积110.92平方公里,常住人口33.43万人。辖区共有疾控中心1个,卫生健康综合执法大队1个,区妇幼保健院1个;乡镇卫生院2个,村卫生室53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1个,社区卫生服务站24个。基层卫生服务从业人员536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427人,其他工作人员109人。目前有2个乡镇卫生院,53个村卫生室;10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3个社区卫生服务站承担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配合私立医院和私营诊所,满足居民15分钟生活圈的就医要求。一是强化队伍建设,提高服务能力。加强基层医务人员培训,严格培训与考试纪律,增强培训效果,组织技术比武,通过活动提升服务能力。二是强化宣传教育,动员社会参与。充分利用网络、媒体、宣传橱窗等阵地广泛宣传,积极营造各级各部门领导、社会各界、广大群众重视和支持发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的良好氛围,为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奠定社会基础。三是强化监督检查,促进工作落实。切实加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的管理,建立完善目标考核和绩效考核制度,强化考核结果应用,严格监督管理与责任追究,推进基本公共服务数量得到落实,服务质量得到保障,不断总结经验,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四是规范经费使用,实行专款专用。确保所有公共卫生补助经费投入到公共卫生服务工作中去,提高公共卫生服务质量,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
新冠疫情发生以来,路南区依托全区医疗机构,设置49个核酸采集点,后期根据季节、采集人数进行适当调整和公示,方便群众就地、就近进行核酸采集,高效服务风险人群核酸检测。
(四)加快推进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近年来,路南区委、区政府积极应对老龄化发展趋势,把加快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作为改善民生、构建和谐路南的重要内容,建立了“以居家养老为基础,以社区服务为依托,以机构养老为补充”的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取得了较好地社会效果。
1.养老机构建设情况。一是全区共有养老机构11所,福利院2所。其中11所养老机构中民办10所,公办1所;2所福利院分别为坐落于女织寨村的路南区福利院和坐落于稻地镇刘唐堡村的路南区民政事业服务中心。多年来区财政先后多次拨付专项经费,用于2所福利院的建设改造,环境设施条件明显改善;二是我区大力支持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服务业,推动民办养老机构健康发展。截至目前,全区10所民办养老机构共有床位705张,入住人员413人,床位使用率达到59%。同时,积极组织开展养老机构星级评定工作,全区11所养老机构中一星级养老机构8家,二星级养老机构2家,星级养老机构占比达到91%;三是积极组织开展养老服务人员培训活动。多年来,积极组织全区各类养老服务人员定期开展养老护理人员岗前培训、在岗轮训,培训率达到100%,养老机构服务质量水平不断提升。
2.居家养老建设情况。多年来,路南区高度重视,大力推进城乡居家养老服务发展。一是全面开展“养老民心工程”建设。目前我区共建设完成8所750平米以上的街道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和69个200平米的日间照料服务站,实现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100%全覆盖;二是在养老机构星级评定全覆盖的基础上,鼓励部分养老机构拓展服务功能,开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三是在稻地和女织寨镇分别设立了农村区域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和农村互助幸福院,为社区老年人提供日间照料、文体活动、老年教育、康复理疗等项服务,“医养结合”、“娱养结合”、“院养结合”的居家养老服务模式初具雏形。四是落实《河北省居家养老服务条例》新建小区每百户30平方米,老小区每百户20平方米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标准,新建小区配套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验收;五是不断完善养老服务事业营商环境,大力支持参与养老服务事业的组织和机构享受政府税收优惠政策,在用电、用水、用气、取暖等日常生活消费,按照居民生活类价格执行。六是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建设完成区级养老服务信息管理平台、配餐中心、助浴点等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形成“街道有中心、社区有站城市社区全覆盖”的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网络。
3.特色亮点工作开展情况。一是探索政府购买居家服务新模式。2019年,我区率先在全市通过政府招标采购的形式,利用市场化运作,吸引社会优质养老服务组织投资我区养老服务事业。经充分准备和专家论证筛选,幸福家园健康发展有限公司中标。该公司为专业化养老服务组织,拥有全国养老服务先进城市的实践经验。公司投资开发了养老服务信息平台,并配备31名专业养老服务管理人员,利用自有信息平台,以上门服务为主要方式,为全区范围内的“六类”特殊老年人提供“助餐、助浴、助洁、助医、助行、助急”等六大类居家养老服务。二是开发完成养老服务智慧管理平台。对全区各类养老服务机构重点公共场所和部位安装视频监控,实现民政部门对养老服务机构信息化智能监管全时段、全覆盖。三是广泛培育示范性居家养老助餐服务队伍。利用友谊街道幸福家园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中央厨房、小山街道智能康平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医疗队伍、永红桥街道颐和居家养老服务中心长者食堂、旭安园日间照料服务站智能监护呼叫设施和众源康养公司护理员培训平台等资源优势,打造居家康养特色亮点服务,不断满足居家老年人多层次、多样化养老服务需求。
下一步,结合您提出的建议,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积极推动我区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1.积极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基础设施建设。贯彻落实省、市《关于大力推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科学布局配置区、街、社区三级居家养老服务设施,打造“一刻钟”养老服务便捷生活圈,确保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覆盖全区所有城市街道。
2.培育打造优质示范性居家服务项目点位。一是利用社区现有居家养老助餐服务队伍,打造居家康养特色亮点服务,不断满足居家老年人多层次、多样化养老服务需求,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全面提升居家和社区养老综合服务能力。二是以老年人需求为导向,发展形式多样的助餐、配送餐模式。依托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机构,打造标准化社区老年食堂或供餐助餐服务点,配置老年流动餐车,提高普惠性和可及性。2022年底前,利用友谊街道幸福家园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永红桥街道颐和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和旭安园日间照料服务站三家居家服务场所的配餐助餐资源条件实现街道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供餐助餐功能全覆盖;2025年底前,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点)供餐助餐功能全覆盖。三是在全区范围内开展社区助浴、入户助浴等居家养老服务,力争培育1-2个专业化、连锁化助浴服务机构。四是对街道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点位建设进一步优化,确保长效良好运营。
3.探索农村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发展模式。推动公办养老机构(敬老院)开展居家和社区养老延伸服务,探索尝试公建民营、公办民营等经营模式。依托稻地镇、女织寨镇区域谋划的新建综合性医康养服务项目资源,筹建具备全托、日托、上门服务等综合功能的区域养老服务中心,着力解决农村居家养老服务设施缺乏、服务项目单一、市场化程度不高等发展滞后问题。
4.着力培育打造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品牌。广泛宣传养老产业政策,探索培育和打造居家养老服务品牌化、连锁化、专业化。2022年培育或引进1-2家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组织(企业)落地,不断满足居家老年人多层次、多样化养老服务需求,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全面提升居家和社区养老综合服务能力。
5.建立养老服务人员培训制度。定期组织养老服务管理人员集中培训。开展养老护理人员岗前培训、在岗轮训,培训率达到100%。养老护理员每年参加技能培训的比例不少于50%,养老护理专业人才占护理人员比例不少于30%。
6.有效发展养老机构拓展居家服务功能。支持引导养老机构开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开设全托、短托床位,将服务延伸到周边社区。支持养老机构在社区发展“嵌入式”养老服务,为老人提供日间照料、喘息照护、康复护理、精神关爱等服务。2022年依托现有养老机构服务资源,以试点先行的方式,科学合理布局拓展居家养老服务项目,形成以点带面新格局,逐步完成全区养老机构由传统单一的服务内容,到多层次、多渠道、多样化的升级转换。
感谢您对完善居住社区配套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与管理的关注与关心,恳请您对我们的办理和答复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以便我们进一步改进工作。
唐山市路南区人民政府
2022年6月6日
主办单位:唐山市路南区人民政府主办
Email:lunanmenhuwang@163.com
ICP备案:冀ICP备13009492号 网站标识码:1302020005